鎮興里

一、基本資料
1.提案單位:桃園市平鎮區鎮興里
2.施作地點:鎮興里集會所(平鎮區中興路平鎮段229號)
3.申請年度:108年 

二、社區簡介與特色
一個蘊含著文化資產極大瓦屋豐富資源富有人情味的客庄農村,為了活化鎮興,協力社團桃園市社區營造協會102年在安平鎮庄整體區域範圍經調查研究發現,安平鎮庄鎮興里區域內共有23座三合院、27座土地公、1處日據時期古戰場、11口埤塘、7處洗衫堀、1棵列管珍貴老樹、6處非物質文化資源、石門大圳主幹道、3條自行車步道,無論是藍帶、綠帶或文化資源都相當豐富。在農家開墾與耕種的歷程,每一塊田、園、林地因應工作上稱呼的需要,都有其專屬名稱。這些古地名,形成於拓墾過程,反映了當時的生活特色,並記錄先人入墾時對於自然環境、人文聚落、隘寮、產業、風水的認知與歷史記憶與對生活的態度與觀點。本環保志工隊經過這幾年社造持續的帶動與文化醞釀,以「樂活低碳」的夢想種籽逐漸在鎮興發芽、生根。

三、執行構想
為了與在地居民共同打造鎮興作為文化低碳村落之新亮點,並挹注鼓勵鎮興里的自主性社區營造,本里希望在2019年環保署「低碳補助計畫」執行之前,挹注鎮興在地社區,藉由與桃園市社區營造協會持續運作大地學堂課程,舉辦相關人才培訓、生活藝術低碳生活、環境導覽培訓課程,讓在地居民擁有共識及凝聚力,也結合在剛剛成立的桃園市安平鎮庄文化協會、鎮興里環保志工小隊一起合作,為鎮興里低碳樂活前哨站準備。進而集合成立在地低碳小組及創意低碳市集和大地農場介入社區的主軸,期望可以結合平鎮區公所、在地社區及藝術人才,推動低碳活動,除協助在地力量,為「低碳社區」暖身外,更希望以「安平鎮庄低碳微旅行」,為鎮興里創造出文化藝術低碳亮點,一個真正的低碳文化村落,並希望以此讓目前相當活躍的鎮興里成為桃園的新亮點,也成為桃園低碳社區的標竿。

四、行動項目

  1. 生態綠化-推動牆面植生或綠籬、推動綠屋頂、推動魚菜共生、建置綠色基盤、區域保水降溫設施
  2. 資源循環-推廣資源回收與再利用(家戶資源、廚餘或巨大廢棄物)
  3. 綠能節電-設置風力發電系統
  4. 綠色運輸-推廣使用電動機車(充電站)
  5. 低碳生活-推動低碳永續義志工培訓
  6. 永續經營-落實機關節約能源行動計畫

五、施作內容

  1. 推動綠屋頂
  2. 推動牆面植生或綠籬
  3. 魚菜共生
  4. 農業廢棄物推展文創商品
  5. 廢渣茶葉再利用

六、參與式活動
鎮興里以人才培訓的方式使社區居們達到共享、共有、共識的精神價值,並供同維護社區環境達到環境美化、低碳節能減碳社區保護共有在地資產,並傳承在地文化。
透過此計畫,能延續不斷的滾動社區力量,且結合鎮興里環保志工隊持續做環境維護、大地農場田地運作及經營、低碳理念宣達及客庄生活空間的推展。
鎮興里亦增加軟體性的是社區營造工作,例如在地產業文化轉型推展,無毒蔬菜產銷、在地食才轉換新價值、建構在地客庄新品牌、美食及特色農產品等。

七、執行心得
鎮興里今年度申請「安平鎮庄-低碳無限在利用」,主要施作魚菜共生系統及廢棄茶葉的文創商品研發製作。本次魚菜共生系統為實驗性階段,除了可以節省水資源,藉由雨水回收在利用進入魚池,在將魚池產生的氨氮轉換成為消化菌提供給蔬菜的養分,然後乾淨的水再回流進入魚池,過程當中僅只有蒸發的水量會消失,再由雨水回收補足,未來將可推廣至家戶種植魚菜共生,節省水資源。因此在實驗階段本案製做四套不同系統,包含植床魚菜系統、虹吸魚菜系統等等。但過程中發現需要消耗抽水及打氧的電力系統,因此未來階段擬增設太陽能板或風力發電,提供整體需要的電力動能,讓整體達到無碳種植及雨水回收再利用種植無毒水耕蔬菜,未來將有效推展社區環境教育工作。

相片集
​​​​​​​​​​​​​​​​​​​​​